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提高能效作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
,从全过程
、各领域坚持和强化节能工作
,从源头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节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要把碳达峰
、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
,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
、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
,能源资源需求保持刚性增长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
,工作任务偏重
,必须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劲头,以节能降碳为重要抓手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
节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
。如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必须坚定不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节能的源头把控作用
,以较低峰值水平实现碳达峰
,推动我国能效水平提升至世界一流乃至全球领先水平
,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
节能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
。产业结构偏重
、能源效率偏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难点所在
。要进一步发挥节能提高能效的倒逼引领作用
,严格控制增量
、调整优化存量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
节能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从供给看
,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但能源粗放利用现象突出
,能源安全保障仍承受很大压力
。从需求看
,我国人均电力消费量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56%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面对能源供需的突出矛盾
,亟须把节能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途径
。
节能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我国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如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必须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这一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的新动能
,也将为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
二
、扎实推动“十四五”节能降碳重点工作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
、窗口期
。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决策部署
,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切实增强紧迫感
、责任感
、使命感
,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大力推动结构节能
、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助力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
统筹做好“十四五”节能降碳总体设计
。研究制定并报请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明确“十四五”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
、重点工程
、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
。制定印发加强全社会节约用能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进一步细化落实“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
。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
,将“十四五”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
,压紧压实目标任务
,确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5%的目标
。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
。落实《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工作要求
,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健全能耗双控管理措施
,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
,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加强产业规划布局
、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政策的有效衔接
。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要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摆在节能工作的重要位置
,作为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下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
。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工业领域
,深入推进煤电
、钢铁
、有色
、建材
、石化
、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工艺革新
,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交通运输领域
,打造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
,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
。建筑领域
,提升建筑节能标准
,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建材
,加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
。公共机构领域
,推行能耗定额管理
,全面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
。新型基础设施领域
,提升数据中心
、5G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
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研发推广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加强节能降碳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
,布局一批节能降碳前沿技术研究
。加快推广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
,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
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全民行动
。加强节能低碳全民教育
,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发挥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作用
,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
,形成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
。
加强国际能效合作
。积极宣传中国节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依托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南南合作等机制
,带动先进节能技术产品
、标准
、业态模式走出去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效提升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
三
、不断强化节能降碳工作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
对标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要求
,加强政策协同
、健全制度体系
、构建长效机制
,推动节能管理
、服务
、监管能力现代化
,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
严格节能目标责任
。严格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加强全国和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形势监测预警
,定期发布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对高预警等级地区实施窗口指导
,对能耗双控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
,督促其控制“两高”项目投产建设节奏
。
健全节能法规标准
。加快修订节约能源法
、节能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
。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
,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
、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
。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从源头严控新上项目能效水平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深入开展节能监察
,强化节能事中事后监管
。推动地方实行用能预算管理
。
完善节能经济政策
。健全有利于节能的价格
、财税
、金融政策
。以节能为重要导向完善绿色电价政策
,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支持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建设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加快推进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
。鼓励节能服务产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
。
夯实节能基础能力
。健全能源计量
、统计
、监测制度体系
,完善工业
、建筑
、交通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
,逐步推动节能降碳领域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分析应用
。
各地区
、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决策部署
,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
,锐意进取
、奋发有为
、扎实工作
,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
,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 |